心理誌 PsychoLife:第51期冬季號-1:臨床心理 X 電視戲劇:人心即鬼神!專訪《魂囚西門》導演謝庭菡
次閱讀
受訪 | 謝庭菡 導演
採訪 | 李咏庭
笑起來時眼睛圓圓彎彎、酒窩淺淺大大,說起拍片卻是目光炯炯有神、語調充滿情感也節奏分明,她是電影《屍憶》導演謝庭菡。《屍憶》的廣受好評,讓謝庭菡此次在公視自製的懸疑驚悚劇《魂囚西門》中再度接下導演重任,講述一位從美國回台開設心理治療所的臨床心理師魏松言(蕭敬騰飾),為鬼做心理治療的故事。
人心即鬼神!除心魔即是度化人
「我大學讀心理系,原本也想走臨床,後來因緣際會下讀電影研究所,拍起了電影。說起來可能是冥冥之中,我本來沒有打算拍電視劇,當時也在籌備下部電影,但看到《魂囚西門》這個故事時後覺得題材與故事線都很豐富,讓我開始想挑戰自己,透過改編來做一部流暢完整且具電影規格的電視劇」謝庭菡說。
人心即鬼神!除心魔即是度化人,但要度人就得先度己,在《魂囚西門》原著中的這段話很快抓住謝庭菡的目光,也是整部戲的核心。故事中的主角魏松言遇鬼後因不知所措來到廟裡,和尚「虛空」提點他鬼是人死後所變,因此松言對鬼進行心理治療其實也是在治療這些人變成鬼的心結。說到底,跟心理師一樣仍是在處理人心。故事中將心理師比喻為超度者,謝庭菡說「我想心理師最大的使命或許就在度人心吧!松言在幫助祂們處理心結後,回過頭來也面對了自己的問題,回到度人得先度己這句話,這也是我想透過這部戲,傳達給觀眾的力量。」
玩戲劇節奏,激盪不同專業間的火花
心理治療有時是緩慢的歷程,但節奏快慢的掌握卻是懸疑驚悚劇裡的重要學問。例如拍鬼片時要鬼從衣櫃上跳下來嚇人,前面就要有個角色去接近那個衣櫃,這就是一種節奏的轉變,該快該慢需要不斷的轉換節奏才能達到最後嚇人的效果,謝庭菡認為即便是在六集六十分鐘的劇裡也必須重視節奏的設計。最初劇本的編寫便已開始玩弄節奏,「我和團隊溝通希望故事的節奏是快的,一直到最後一刻都在盡力改編劇本的節奏設計,我們也用了許多電影情節的拍法,敦促劇情一拍一拍的往下開展。」另外,在鏡頭設計上,謝庭菡也刻意挑戰使用穩定而非手持鏡頭拍攝,來配合主角或治療過程冷靜的設定。
要完成一部節奏縝密的電視劇,需要強大的專業團隊共同合作。謝庭菡提到,公視提供很大的創作空間,劇本、攝影、服裝造型、美術、音樂音效等都是年輕的一時之選,每個環節都具有各個專業豐富的創作層次,「通常我是先設定一個大方向,和我的團隊們討論,大家提供非常多的創意,都讓這個作品往更好的方向前進。」此外,《魂囚西門》雖非職人劇,但具心理系背景的謝庭菡仍企圖讓故事更加寫實,找來臨床心理師擔任心理顧問,協助劇中心理治療的劇情拍攝。「治療過程的真實性在劇本端就被重視,但在前述多重創作的過程中同時也需要保有戲劇張力,因此一些細瑣的部份需要捨棄,但基本上不脫原本的設定。」
作戲時心存善念,也是度己過程
戲劇節奏雖經過縝密設計,但片場每天都瞬息萬變。一開拍便遇上沈金發(藍葦華飾)從高處跳下後導致演員的腳底骨裂,而需緊急調度的意外。製作人高瑞陽認為遇到事情就是心存善念,做好最壞打算,但也不能表現驚慌。所幸一個月後藍葦華傷勢漸癒,最終能完成拍攝。謝庭菡說「拍攝過程其實遇到非常多的事情,但事後回頭來看好像也都過去了,就像這部戲裡的主角他遇到了一些困難,這些困難可能來自於他內心的關卡,當他幫助故事中的人物放下心結後,他也找到面對自己關卡的方式,其實也是在突破自己給自己的限制。創作有個技巧叫做『破格』,就是打破一些規矩,我自己在拍攝《魂囚西門》這幾個月中覺得學習最多的是如果人生中遇到一些關卡或困難的時候,真的要有勇氣去面對,面對才能夠打破,打破才能放下。」對謝庭菡來說,完成這部戲肯定也有度己的成份,雖然沒有走上臨床心理師的路,但仍希望能夠透過她的作品,讓人們找到一些力量,來去面對自己的脆弱。
-------------------------採訪介紹-----------------------
謝庭菡 導演 |
中原大學心理系、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曾被日本亞洲短片影展譽為「台灣恐怖電影的新星」,首部劇情長片《屍憶》一推出便獲得諸多國內外影展好評。2019年將推出新執導的公視懸疑驚悚劇《魂囚西門》。
李咏庭 臨床心理師 |
台大心理系研究所,現服務於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喜歡文字也喜歡旅行,每天帶著冷靜的腦與熱切的心,凝視著人們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絡。
本篇Blogger版面編輯| 饒家榮 編輯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