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誌 PsychoLife:第54期-2:臨床心理與不孕症的交會 那些不孕的辛酸血淚
次閱讀
WHO提出預測,在21世紀,不孕症將成為僅次於腫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類疾病。
不孕症是指育齡夫婦同居一年以上,有規律性生活且未避孕,而不能使太太妊娠或維持妊娠的生殖系統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0年調查顯示,育齡期夫妻的不孕比例在發達國家約在20-25%,發展中國家約2-10%,且隨著晚婚、生活型態改變,不孕人口也逐年攀升,其病因錯綜複雜,除了生理功能障礙或病變外,仍有部分是受不明原因或特殊因素影響。無論何種因素造成的不孕,相較於其他生理疾病,不孕並不會造成生命安全之威脅或身體外觀之損害,若排除生育相關之事,多數人之身體依舊能維持正常生活、工作等,因此不孕症帶來的心理適應問題往往較容易被忽略。
關於不孕症心裡的苦
事實上,不孕症造成的心理適應問題,其嚴重性與癌症、高血壓、心臟病相似。被診斷不孕後會面臨一連串的失落感 ( sense of loss ),如:失去孩子、失去擁有孩子的經驗、無法繁衍後代及擔任父母的角色、不再有健康的形象、年老時缺乏保障等,這在重視擔任父母親(parenthood)或傳宗接代的社會中,是一種對自我完整感(sense of wholeness)的沉重打擊。其心路歷程和失落經驗的人有極相似的發展模式,從驚訝與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到接受事實或另尋解決之道。除了失落伴隨的憂鬱與悲傷以外,會經歷到各種負面情緒,甚至沉溺於負面情緒中。不孕也會衝擊自我認同感,女性患者常認為自己是「不完整的女人」,有缺陷、無價值的,因此產生常會以封閉和批判式的方式面對痛苦的感受、想法和記憶。
雖然醫療與生殖科技的發展能帶來希望,但耗時、高昂費用、困難決策及未知的過程和結果等,都會對不孕症女性的生心理、婚姻關係和社會交往等方面帶來不利影響,曾有研究將不孕症分成五個階段,覺察期、行動期、投入期、解決期及後續期。
1.覺察期:會先尋求中藥調理、民間偏方等方式助孕。
2.行動期:開始經歷第一個失落-診斷,並考慮接受人工授精或試管,此時需先釐清對試管的疑慮或誤解,以及要接受做試管的事實,此外還會擔心試管嬰兒是否健康、孩子是否會被歧視等問題。
3.投入期:此時須面臨一連串的檢查,甚至接受不只一次的手術。在正式進入試管療程後,依照方案不同,所須施打的針劑從幾針到幾百針不等,生育藥物(荷爾蒙、激素)也可能會引起患者的情緒波動、低落、疲勞、神經質、失眠和噁心等症狀,讓患者對治療難以忍受,這也常成為中斷療程的重要因素。
4.解決期:治療失敗後需處理哀傷失落,並重新聚焦生活其他層面。
5.後續期。
取卵後等待胚胎結果與移植後等待驗孕這兩個時間點是壓力的最高峰,幸運的人能一次成功,但某部分的人則需反覆面臨多次的療程,這樣的經驗被形容像是坐雲霄飛車,帶來的不是刺激或興奮,而是痛苦的折磨,最可怕的是這條路彷彿看不見盡頭,重複失敗的經驗易形成患者的「習得無助感」,及缺乏對懷孕的控制感,將不孕的因素歸咎於自己,即便仍須持續接受試管醫療,但對結果不敢抱有期待,這不僅折磨也令人絕望。
不孕症的心理困擾男女有別?
不孕症的心理困擾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丈夫多半歸咎於運氣不佳,而太太則認為是種創傷。雙方為配合排卵期導致性生活變得像執行任務,或是治療引起的水腫、敏感和疼痛,容易造成低滿意度的性生活品質。同時夫妻須面臨許多溝通議題,如:不一致的醫療決策、如何面對親友的詢問、夫家的排擠等。即使不孕因素為丈夫,太太會為顧及丈夫尊嚴,寧願自己被外人所誤解。因精子卵子數量性質的差異,太太需承受大量侵入式治療,其生活也會被繁瑣的治療步驟打亂,過去未解決的家庭矛盾容易在這期間浮現,考驗夫妻間的親密關係與溝通協調的能力。
人際方面,不孕症女性會因同輩多有兒女,較難以承受他人的關心與問候,進而減少參與社交活動、迴避有孩子的場合,逐漸產生疏離感。工作方面,會因冗長的治療時間造成許多變數,如:請假、工作效率降低,甚至為專心調理身體備孕而被迫辭職或放棄職涯目標。患者會感到喪失對生活的掌控權,不孕症成為每天的生活焦點,甚至生活方式須為此做出重大調整。
當臨床心理學走進不孕症的心理治療─療傷、安心、面對未來
不孕所導致的壓力也會降低懷孕的機率。臨床心理與諮商專業人員應重視不孕症之心理照護,以衛教宣導壓力與不孕之間的關係,讓患者重視心理健康,並提供放鬆訓練降低患者的身心焦慮,依照療程各階段之需求提供減壓課程,如:夫妻諮商、建立支持團體等,從bio-psycho-social全面地照顧不孕症患者,幫助其適應疾病,提升生活品質,進而提高懷孕成功的機率,或是接受不孕的事實。
============================================
§作者∕鍾昀蓁
現任:廈門安寶醫院專任心理師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
經歷: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成人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臺大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臨床心理師
§邀稿、編輯∕李蕙君
現任: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部臨床心理師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
經歷:長安醫院神經內科臨床心理師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精神部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