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倫理的思辨-林玉華副教授 整理

2009-08-14

專業倫理的思辨

林玉華副教授 整理

臺灣臨床心理學會 倫理法規委員會召集人 

        

倫理學的進路

 

哲學倫理學提供了一些倫理學的進路,例如:

1.目的論倫理學 Teleological Theories,關注行為的結果,以效益論為代表

2.義務論倫理學 Deontological theories,關注行為本身,以康德論為代表

3.德行倫理學 Virtue Theories,關注行為者本身,

源自蘇格拉里、亞里斯多德、多瑪斯亞圭那等人的思考

 

                   

<壹>目的論倫理學:目的論和效益論

 

◎ 目的論

目的論:行為在道德上是否符合倫理,

端視其目的及其最後的結果對於大眾的影響 / 結果主義

目的是殺一個人,不符合倫理原則

目的是救一個人,則符合倫理原則

兩難:當救一個人,可能造成更多人受傷或死亡時,則會產生衝突

 

◎ 效益論 效益主義是在目的論之下

效益論:使最多人獲得最大的幸福

必須先界定具有普遍的倫理原則或道德規範

兩難:如何定義最多人的最大幸福?

質與量的考量

例如:元首使用國家稀有資源

搶救雷恩大兵

 

<貳>義務論倫理學:義務論和康德論

 

◎ 義務論

義務論:強調行為本身是對的

行為合不合乎道德並非看結果好壞,或能否獲得最大效益

重要的是行為本身是否為對的

 

無上命令:

1.不管結果如何,說謊是錯的

2.對每個人都要尊重

3.強調責任

4.強調人的理性

5.行為絕對的對和錯:責任是不是無條件呢?

6.放諸四海皆準,對每個人的要求都一樣

 

例如:殺死無辜的行為本身即具有極大的惡,

即使殺一無辜能拯救十人、百人、乃至千人的性命,

仍不能由此善的結果而贊成殺人行為。

 

 

◎ 康德論

康德論:企圖包含義務論和目的論

尋找符合倫理的目的,且行為本身是對的

例如:雷恩大兵的連長放走德軍,符合康德論

 

舉例:幹細胞研究、死刑、安樂死

由義務論或目的論作為思考基礎,會有不同的結論

而緩和醫療可能同時符合義務論與目的論。

 

 

 

 

 

 

 

<叁>德行倫理學

 

德行倫理學認為道德或倫理法則,無法規範人類的所有行為

因此將重點放在人的品德教育

 

德性論的定義: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德行是一個人在倫理上的判斷

強調不只是遵守義務法律

而且具備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

一個人的德行,是一個人的意志舉止,即理智上所決定之事;

其具備能做好事、分辨好事的能力、持續的意志力/習慣

 

→人們應培養德行,才有真正的幸福

→道德上對的事,就是有德行的人會去做的事

→美德,有別於強調義務和規則的義務論,或是強調效益和結果的目的論;

德行即為本有能力的卓越化、良好人際關係的滿全。

→中庸之道、惻隱之心、至善

→德行論重視實踐、內化、行動

 

 

 

不安,才能持續思考

 

 


 

倫理判斷的步驟

 

lArthur Anderson七步驟

1.澄清事實如何?

先要蒐集有關的資料,也就是會影響情況的重要因素

 

2.道德問題何在? 

在這種情況裡,有哪些問題會牽涉到倫理道德

道德問題分為[個人的]、[公司組織的]、[社會制度的]等諸方面

 

3.有哪些解決的方案?

以腦力激盪的方式,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4.有哪些主要關係人?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有哪些人將受到相當的影響

 

5.評估各方案的道德性:

針對每一方案和所牽涉到的人,評估其在道德上的品質

需考慮到的是所有關係人/團體的基本權利,以及其優先次序 另外,還要考慮每個方案的正義面

也就是其公平性和公正性,以及對社會正義的影響

 

6.有哪些實際的限制?

針對最合乎道德的方案,

必須找出在實踐方案時,將會遇到的限度、困難、風險

有哪些因素/如個人、公司、社會,可能會限制此最佳方案,

而這些阻礙是否可以克服呢?

 

7.該做哪些最後的決定?

決定之後,必須設計具體執行的前後步驟和處理臨時意外的辦法

 

 

 

 

lB. Lonergan四步驟

  倫理的判斷和決定,也是一種認知的活動

Lonergan將人的認知結構,區分為四個層面

這四個層面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之倫理判斷和決定時,

  可界定為倫理判斷和決定的四個步驟:

1.經驗

2.理解

3.判斷

4.抉擇

Ø在判斷步驟中,透過對於經驗、理解的反省,

進一步思慮與評估,並洞察出判斷的依據,

最後再針對判斷作出抉擇、採取行動、獲致結果

 

lFox & DeMarco六步驟

1.架設問題

2.蒐集資訊

3.探索不同意見

4.評估各意見

5.做出抉擇

6.採取行動

 

lCelia B. Fisher 八步驟

1.發展並承擔專業承諾:去做對的事

2.充分瞭解APA倫理法的通則與倫理準則

3.從專業指導方針、州法規、聯邦法規、機構政策,

蒐集更多有關於特殊倫理狀況的事實

4.努力瞭解所有受決定影響的人其觀感如何,並諮詢同事

5.應用步驟一至四發展出倫理上可能的選項

就道德理論、通則、倫理準則,評估每一種選擇

6.選擇與應用一項倫理行動的方法

7.監督和評估該行動方法的效果

8.視需要調整並持續評估此倫理計畫

 

u找出個人的價值:決策與順序的選擇,和每個人的價值觀很有關係

 

參考資料

Fisher, C. B. (2003)。

Decoding the Ethics Code: A Practical Guide for Psychologists

郎亞琴、張明松譯。民95。解密倫理法:心理學家實務指導手冊。五南出版社。

 

Singer, P. A. (蔡甫昌譯) 2003。臨床生命倫理學。金名圖書有限公司。

 

蔡甫昌編著(2007)。臨床倫理病案討論。當代醫學大庫39。橘井文化事業。

 

蔡甫昌 (2000) 。生命倫理四原則方法,《醫學教育》,第四卷第二期,2000

 

蔡甫昌 (2000)。李明濱,當代生命倫理學,《醫學教育》,第六卷第四期,2002

 

潘小慧,「多瑪斯論人性行為的善與惡」,哲學與文化月刊

第35卷,第188期,2008年04月,頁 79-96。

 

潘小慧,「德行倫理學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從Virtue Ethics的適當譯名談起」,

   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3卷,第380期,2006年1月,頁 17-30。

 

蕭宏恩著。醫事倫理新論。民93。五南出版社。

 

楊瑞珠譯。諮商倫理。民86。心理出版社。

 

牛格正。諮商實務的挑戰─處理特殊個案的倫理問題。民85。張老師文化。

 

楊淳斐(1996)諮商中知後同意的倫理問題。 輔導季刊,32(4),58-67。

 

葉保強、陳志輝(1999),《商亦有道─商業倫理學與個案分析》。香港:中華書局。

 

APA (2003) Ethical Standard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orey, G. M. S.Corey & P. Callanan (2007)

Issues & Ethics in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seventh edition, Brooks/Cole

 

VanHoose & Kottler (1985)

Ethical and Legal Issues in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臺灣臨床倫理網址:

http://www.tcen.org.tw/learning_list.asp?CateID=4&CateName

 

 

 

 

輔仁大學專業倫理廖老師網址:http://mails.fju.edu.tw/~stat0006

 

 

 

 

諮商專業倫理研究室網址: http:// ethic.ncue.edu.tw/

 

 

 

 

 

致謝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碩士班專業倫理課程研究生:吳孟珊、王家齊、
林芳漪、周兆華、許皓瑋、陳志誠、陳東家、游昊慰、辜靖淳、楊媖珺、
劉耿良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