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不合身的「心理師法」怎麼辦?-黃龍杰臨床心理師

2007-02-09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心理師法實施五年回顧與展望」論壇】

 

這件不合身的「心理師法」怎麼辦?

~ 「制服」之外的「便服」思維

 

黃龍杰

 

多 年前,臨床心理師為了確立其「醫事人員」的專業定位和權益,爭取獨立開業的夢想,及管控服務品質等原因,開始推動「臨床心理師法」。其後因緣際會,諮商心 理師也「搭便車」,和臨床心理師一起促成了「心理師法」,變成了由衛生單位所主管的醫療專業人員。但如今回顧,成為醫事人員對多數心理師,尤其是諮商心理 師來說,究竟是福是禍呢?

其實,諮商與臨床心理師所學、所考的內容似不盡相同,甚至頗有差異。可是在心理師法所規定的業務範圍上,卻缺乏本質上的區隔,只有項目上的多寡,形同矮化諮商心理師,成為「小一號的臨床心理師」。從這個邏輯來說,心理師法其實是擴大了「精神醫療」的殖民地,使天下英雄盡入「醫療階級」的彀中矣,得失之間,令人感嘆!這樣一來,難怪台灣精神醫學會對「心理師法」的修法意見能以病人安全與權利之名,一一駁斥,振振有辭。

這幾年來,個人鼓吹臨床心理師走出醫院,效法諮商心理師和其他助人工作者,學習新的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提供社會大眾多元化的服務。「醫療模式」應該只是心理工作者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可採用的模式之一,可是如今卻變成「(精神)醫療模式」宰制了認同「心理師法」的眾多心理工作者,能不感慨?

Humphreys (1996)曾 回顧美國臨床心理界核心工作的發展史,批評心理治療成為臨床心理界的核心工作後,使這個領域過度強調個人心理學和個人層面的處置,反而輕忽了對人類行為的 預防性介入,和對社會社區層面的概念化。他舉例說明,臨床心理在歷史上曾經有其他可能的走向,譬如身體健康促進、司法心理學、公共政策諮詢和分析、復健心 理學、對預防方案的發展和評鑑等。

Humphreys (1996)引用Levy(1984)的見解,建議臨床心理師的訓練應有所改變。Levy提議用「助人心理學」(human service psychology)來整合臨床心理學、社區心理學、諮商心理學和健康心理學等領域。在使用心理學知識增進人類健康幸福(well-being)時,不宜偏廢社會、社區、家庭、個人任何層次。

綜上所述,美國的臨床心理師曾經檢討,不宜自囿於「個人 × 心理 × 治療」的傳統角色。可是如今台灣的心理師法,這件承襲了醫師傳統的制服,卻反而加身於諮商與臨床界的認同者身上。光以心理師法第10條有關「心理師執業以一處為限」即明顯脫離不少諮商心理師的現實,甚至有可能妨礙其在多元場域的創意發展。以「心理衡鑑」、「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為明定業務,更是狹隘了助人工作,束縛了從業人員。

引用林家興理事長的比喻,「心理師法這件衣服是否適合我們的身材?如果可以修改的更合身,那麼要如何修改?如果根本不合身,也無法修改,那我們又要如何?」我認為在意識上,我們需要一件「非醫事人員」的便服,讓我們能解放自己,走出「個人層面 × 心理衛生 × 三級預防」的診療室

從「社區心理學」的眼光來看,諸多初級和次級預防的策略(有別於住院和門診治療的疾病模式),反而提供了心理師更多發揮的空間。包括以研究或理論去影響政策和法律,倡導(advocate)進步思想和推動社會改革,與媒體合作製播教育節目或公益廣告,與企業或政府合作改善職場壓力,與社福體系合作協助新移民、或家暴、性侵、兒虐等受害者,與司法體系合作協助犯罪與車禍被害人家屬、更生人與戒癮者,與教育體系合作支援學生輔導或教師諮詢,和NPO組織合作滿足社會變遷產生的新需求等等。

如此多元的需求,豈能期待「心理諮商(治療)所」這樣傳統的開業醫模式,自費、高價的門檻,用「心理衡鑑」、「心理諮商(治療)」如此制式的策略達到滿足?助人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藝,何嘗不能包括形形色色的教育訓練和督導顧問、機動彈性的危機干預(其中有許多是需要outreach的debriefing或訪視評估)、天涯咫尺的網路或電話諮詢、流傳久遠的影音教材或報刊寫作,乃至善用學術地位或行政職權的影響力

藉著心理師法所明定的「業務範圍」外的無數業務,我們才能服務到從不會走入諮商所或治療所的大多數民眾他們可能並非精神病人,甚至不是精神官能症患者。他們可能是公私兩頭忙、蠟燭兩頭燒的上班族,可能是想要成長和助人的志工,可能是十大死因中,意外/災難罹難者和自殺者的眾多遺族,也可能是大陸歸來的待業台商。他們是精神醫療的化外之民,但卻是社會上的大多數。從行銷的眼光來看,也是心理師的「藍海」市場。何苦我們卻用心理師法這件「醫事人員」的制服,作繭自縛,畫地自限,錯失了服務他們的機會?

類似醫師服的白色「制服」之外,我們何不換上輕便活潑的「便服」,為自己量身製作幾套?

【參考書目】

 

Humphreys, K. (1996). Clinical psychologists as psychotherapists: History, future, and alternatives.American Psychologist, 51, 190-197.

Levy, L. H. (1984). The metamorphosis of clinical psychology: Toward a new charter as human services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9, 486-494.

檔案下載